@编辑部

  • 媒体重头文章概览

    <正>重庆某斜坡建筑场地稳定性分析及结构基础设计山地建筑由于斜坡本身处于不稳定状态造成上部结构与地基相互作用具有不确定性。与平地建筑不同,山地建筑结构是计算假定不同标高各接地端的多点嵌固,因此必需采取措施确保基础嵌固条件的有效性以及山地斜坡的稳定性。提出削方减载和人工支挡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箱型基础”营造局部平地作为主体结构嵌固端的方案,对结构进行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嵌固端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设置合理的嵌固端和边坡支护后提高了场地边坡的稳定性,同时上部结构与基础受力明确,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良好。

    2024年07期 v.23;No.249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城市与建筑

  • 山地城市内涝形成机理及管理策略研究

    马念;徐永新;吴欢;魏静婉;李书钺;雷锦涛;韩璐;明仆;

    城市化改变了区域水文过程,涉及城市内涝的水安全问题成为城市普遍面临的挑战。该文以城市化水文效应和排水系统替代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山地城市内涝机理和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内涝管理的总体策略。城市化后安全要求提高而人工的排水系统并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泄流通道,这一矛盾是城市内涝产生的根源;为管理等级有序的城市雨洪系统,需要根据系统构成、功能定位和等级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标准,采取相适应的技术措施;雨洪管理需要防御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同时利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管理措施,并引入智慧管理手段以提高城市洪涝韧性。

    2024年07期 v.23;No.249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阅读次数:16 ]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SWMM模型的重庆某工业园区海绵城市设计验证分析

    陈泳帆;周向栋;李春;刘雅丽;吴晓林;李响;

    为评估工业园区典型海绵城市设计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峰值、节点积水的控制效果,以重庆某工业园区作为研究区域,运用SWMM模型对该区域海绵城市设计进行建模,并进行改进Horton下渗模型计算。研究表明:工业园区年径流控制率主要通过源头LID设施实现,在难以实现时可采用末端调蓄设施;削峰效果仅在重现期P≤1a时可主要通过源头LID设施实现;应合理设计洼地地形及面积,以解决源头LID设施无法吸收的局部积水问题;末端调蓄设施是应对连续降雨产流影响的有效措施。验证分析结果旨在探寻工业园区源头LID设施及末端调蓄设施在满足不同功能时的海绵性能以及两者的搭配原则,以为工业园区海绵城市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2024年07期 v.23;No.249 10-1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阅读次数:7 ]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三融合两控制”理念在工业项目海绵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杨奇飞;李穗长;

    海绵城市技术有助于降低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也可以改善环境质量。该文提出了“三融合两控制”设计理念,即通过将海绵城市与给排水、园林景观和环保设施充分融合,达到最佳的径流控制效果;通过控制海绵城市设计指标与高造价LID设施的使用,可有效降低海绵城市工程的增量成本。然后以某工业厂房项目的海绵城市设计方案与工程实践为例,阐述了该理念在工业厂房项目设计中应用方法,以期为新建工业厂房项目合理应用海绵城市技术提供参考。

    2024年07期 v.23;No.249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某户内换流站启动回路通风设计方案比选

    朱劲磊;罗新;欧嘉俊;

    启动回路作为换流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风方案关系到设备寿命、断电等电力安全问题。以广州市某户内换流站的启动回路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建筑结构、设备散热特点、经济性分析、能源耗费等多方面因素,对比分析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方式的适用性,并进行通风方案的设计,从而得到最佳通风方案。通过AutoCAD和Ansys ICEM两个软件合作建模,导入Ansys 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在软件内模拟了直流场内气流的温度场和速度场,以此充分验证了该项目所设计的通风方案实施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自然通风能充分满足散热需求,相比机械通风一年可节约222.8万度电,运行费用节约222.8万元,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2024年07期 v.23;No.249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四川某学校整体迁建工程空调系统设计探讨与分析

    张慧颖;

    该文以某学校空调系统设计为工程案例,根据建筑特点、各功能区使用要求,对整个项目的冷热源和空调系统进行简要介绍,重点介绍礼堂空调系统,并针对项目投入使用后现场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总结项目疑难点,可供同类项目参考。

    2024年07期 v.23;No.249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阅读次数:8 ]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某大型体育馆空调冷热源方案及能耗分析对比

    李思芸;

    该文依托武汉某大型体育建筑项目,根据体育场馆建筑的负荷特性,分析了采用变频螺杆式冷水机组制冷、燃气锅炉制热和采用双冷热泵与多联机系统相结合的分散复合式冷热源方案的能源利用率,通过实际设计中的数据对比分析,发现采用分散复合式冷热源的一次能源利用率更高,更适用于大型体育场馆的空调冷热源系统方案。

    2024年07期 v.23;No.249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BIM技术在装配式制冷机房深化设计上的应用

    曾尉;

    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机电安装可实现设计精细化、构件标准化、安装专业化,提高施工效率,降低环境污染。该文以四川德阳某购物广场为例,介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制冷机房机电安装深化设计,重点分析了装配式制冷机房深化设计主要流程和装配式制冷机房深化设计质量要点,可供相关工程项目参考。

    2024年07期 v.23;No.249 28-2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有轨电车引导琶洲西区以南地区发展的国际镜鉴与建议

    牛峥;

    新城市主义理论倡导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紧凑集聚发展,且城市高密度建设地区人口稠密,其旺盛的交通需求更需要高效率的公交策略。该文通过分析墨尔本中心区及南岸地带引入有轨电车的城市建设经验,总结其引入有轨电车后的城市发展模式。然后以广州市琶洲西区及其南部地区为例,针对两地难以便捷连通、同步发展的现实困境,从地区总体城市定位、空间阻隔、路网规划、公交规划等方面分析具体成因。最后提出琶西南部地区建设有轨电车公交走廊、增强走廊沿线功能混合、优化路网与街道空间、远期建设有轨电车网络的发展建议,可为我国高密度建设地区与其周边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07期 v.23;No.249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重庆两江新区至长寿区快速通道选线设计分析

    莫仕宁;

    建设联系中心城区和周边区县的中、长距离城市快速通道,已成为当前都市区同城化建设的趋势。该文以重庆两江新区至长寿区快速通道为例,介绍了该项目选线的主要控制因素,重点分析线位起终点的衔接、御临河大桥桥位选址、明月山穿山隧道选址等关键节点选线方案,得出起点接六纵线、明月山隧道南线、终点接菩提北路的线位最为合理的结论。为后续类似项目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4年07期 v.23;No.249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重庆涪陵坪上地区客家土楼形制特征浅析

    孙慧;

    重庆涪陵坪上地区是重庆最大的客家聚居区,地处复杂的山区环境,在晚清至民国多年社会动荡环境下,生成了数量众多的强防御性生土楼宇建筑,其中有相当部分保留至今,这一地区也成为今天重庆碉楼民居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该文对这一区域客家土楼的类型进行细分,并结合多个实例分析、总结其平面和立面等建筑学上的特征,以彰显其地域特色,这些特征揭示了当地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而且显示了碉楼与民居形制上分野越来越小的趋势。

    2024年07期 v.23;No.249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材料与技术

  • 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软岩浅埋双连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

    赵金洪;陈绍清;刘恒瑞;张满;

    公路隧道的断面形式非常多,双连拱隧道结构由于复杂的工序控制要求,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多,安全风险控制难度大等问题,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相对较少。该文以科学城新森隧道为例,结合隧道埋深浅和围岩强度低的特点,根据双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采用机械凿岩与控制爆破开挖相结合的工艺技术,严格控制中导洞混凝土墙趾地锚及水平横撑施作,精心管理导坑上下台阶长度和左右洞先后行作业面的距离,以及左右洞先后行开挖支护与二衬之间距离,限制了超挖操作的人为失误轨迹运行,避免了开挖掌子面围岩裸露段无支撑的环境工况轨迹出现过长,有效解决了浅埋隧道软岩掌子面岩石的稳定性问题,确保隧道施工短进尺、控台阶和早封闭,该隧道安全顺利完成对类似隧道项目的施工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024年07期 v.23;No.249 46-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复合地层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施工既有隧道沉降规律及加固方案研究

    张志成;缪振畴;朱龙;李栋;

    运营地铁区间隧道轨道沉降控制严格,新隧道下穿施工可能会导致既有隧道发生沉降,而在复合地层中,这种沉降更为明显,因此,加固方案的选取对控制既有隧道沉降尤为关键。该文依托某盾构下穿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复合地层盾构下穿施工导致的既有隧道变形规律及加固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新建盾构下穿施工后,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呈现出“W”型沉降曲线,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平面交叉点处沉降值最大;2)采取设计的加固措施后,随着加固措施的增强,既有盾构隧道沉降曲线形态由“W”型向“U”型渐变,最大沉降量减小;3)当加固新建隧道拱180°范围及径向2.7 m范围土层时,既有隧道沉降满足控制标准要求,在类似工程条件下,建议采用上述加固方案。

    2024年07期 v.23;No.249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深基坑吊脚桩结构响应规律参数研究

    周忠念;农斌;

    该文以梧州市某民用深基坑工程为背景,运用PLAXIS分析了嵌固深度与岩肩宽度对吊脚桩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嵌固深度增加,支护桩的水平位移、桩身弯矩以及基坑外地表沉降逐渐降低,变化速率逐渐减小;随着岩肩宽度增加,支护桩的水平位移、桩身弯矩以及基坑外地表沉降逐渐降低,变化速率逐渐减小,其中桩体水平位移与弯矩的最大值发生处逐渐向地表方向移动,基坑外地表沉降最大值发生处逐渐远离基坑边缘,建议在采用吊脚桩形式的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预留足够的嵌岩深度与岩肩宽度。该研究可对相似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2024年07期 v.23;No.249 55-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密集城区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以某中医院工程为例

    邱治国;唐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普遍,深基坑工程也日益增多。而深基坑工程施工事故频发,且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后果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管理经验不足,施工过程管理控制措施不到位。近10年来,深基坑开挖和支护成为国内岩土工程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该文以某中医院工程为例,就深基坑的类型、适用范围及施工安全风险进行了剖析,并结合案例,总结了一些对于密集城区深基坑施工的安全管理经验,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4年07期 v.23;No.249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框架结构梁柱抗震内力调整研究

    汤繁华;

    框架梁端剪力调整之前,应先计算控制截面内力,后进行梁端弯矩调幅,使结构更加安全。框架结构梁柱抗震内力调整在手算一榀框架计算中是一个难点,且容易出错。为解决这一问题,可根据具体计算实例,归纳出框架梁柱抗震内力调整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计算出在框架梁端弯矩正负号判别、弯矩最不利组合、最大剪力设计值确定等位置容易出现错误,并结合实例予以纠正。框架柱的抗震内力调整顺序是先进行“强柱弱梁”的调整,再进行“强剪弱弯”的调整,中柱在进行“强柱弱梁”的内力调整时,因其需要同时考虑节点左右梁端的弯矩,节点上下柱的线刚度,计算量大,采用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简单明了,误差很小,对边柱同样适用。

    2024年07期 v.23;No.249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约束砌体结构抗震加固研究

    李勇志;许子宜;陈俊驰;

    为研究约束砌体结构在采用混凝土条带、窗下墙设缝、窗间墙宽度增大等加固方法作用下的破坏模式,该文以2层开洞砌体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多组试验模型,研究了条带配筋率、窗下墙设缝深度、窗间墙宽度在动力时程作用下对约束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及自振周期的影响,并以墙体破坏率为指标,定量研究了条带配筋率、窗下墙设缝深度、窗间墙墙体宽度等单因素下的合理取值,研究表明:窗间墙宽度的合理取值应大于900 mm;混凝土条带的钢筋配筋率合理取值为大于0.65%;窗下墙设缝深度的合理取值为200 mm。

    2024年07期 v.23;No.249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竹材料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刘子寅;崔莉莉;尤薇;

    地震中,容纳人与物的建筑首当其冲,建筑的抗震性能决定着整个灾害中人类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受损情况,地震对建筑的破坏性,尤其对于低经济水平与高密度人群地区有着突出的影响。建筑材料中,竹材所具备的优质性能可为建筑结构提供更理想的抗震设防能力,受到广泛使用。该文通过对比与综合的研究方法,基于建筑抗震现状,针对原竹结构建筑、改性竹建筑与复合式竹建筑的抗震形式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期对未来竹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2024年07期 v.23;No.249 70-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斜列式机动车库平面柱网设计研究——以60°斜列式停车方式为例

    张欣;

    该文以60°斜列式停车方式为例,研究斜列式机动车库的平面柱网设计规律:包括框架柱的截面形状与尺寸、柱网开间尺寸、柱网开间中的停车位数量、进深方向的柱网尺寸、柱网与停车位的关系、无障碍停车位等方面内容。并按照独立式车库和附建式车库两种类型给出不同的设计意见。将60°斜列式停车方式与实际工程项目中普遍采用的垂直式停车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适用场所。以期丰富机动车库的设计方法,提高机动车库的设计质量。

    2024年07期 v.23;No.249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地下车库地坪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齐柏璐;

    由于混凝土自身材料特性等原因,车库地坪找平层易开裂、空鼓,为减少裂缝的产生,一般采用钢筋网片方案进行抗裂,而实践发现,这一方案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抗裂作用,取而代之的应是钢纤维混凝土这一新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该文对地下车库地坪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在施工之前,布设基准点并预设排水沟,根据配合比制备混凝土,并在混凝土中布设钢纤维,在施工地面布设抗裂钢筋;利用激光整平机摊铺混凝土,并做伸缩缝切割以及找平处理,进行钢纤维混凝土浇筑,采用“铺设土工布+洒水+固化剂”方式对钢纤维混凝土进行养护,完成地下车库地坪钢纤维混凝土施工。结果表明,钢纤维混凝土施工后地下车库地坪裂缝宽度、长度以及深度均低于最大限值,符合规范要求,设计技术具有良好的施工效果,在地下车库地坪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4年07期 v.23;No.249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道桥施工中路面病害的类型及维修技术研究

    胡丽娟;谢晖;高兵;

    道桥施工受施工技术、材料质量、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形变、松散、裂缝等病害,影响道桥的安全使用。同时,道桥路面病害具有不确定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探析道路施工中的路面病害及维修技术,找出病害成因,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对于充分保障道桥路面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详细梳理了道桥路面病害的多种类型,探讨了道桥路面病害的各类成因,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道桥路面维修技术,可供相关工程项目参考。

    2024年07期 v.23;No.249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建筑教育

  •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融合新技术实践探索——以郑州财经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任玲玲;

    当前,工科专业建设存在与智能时代和未来社会需求相脱节的情况。基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要求和国内外土木工程行业发展现状,工科专业升级已迫在眉睫。应全面修订面向新工科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增设微专业,增加跨学科课程选修,课程内容融入BIM技术、信息化、智能建筑、绿色建筑、人工智能等前沿知识,构建适应当前的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促进“土木工程”专业的转型升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强、具有批判思维、创新意识、适应社会发展、学科交叉融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024年07期 v.23;No.249 85-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红色资源融入BIM技术与应用案例教学探索与实践

    杨智硕;董作荣;陈明霞;梁永朵;张东海;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让它融入课程思政之中,培养合格的新时代人才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该文结合地区特色,探索将红色资源融入BIM技术与应用课程之中,采用隐性和显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贯穿,做人做事相统一。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家国情怀、工程伦理和工匠精神,实践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2024年07期 v.23;No.249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建筑设计”系列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陈思笛;

    在“传道授业,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下,以建筑专业“建筑设计”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改革为背景,探讨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教育途径。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关键是能否深度挖掘并精准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内涵;其次,明确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到教学内容中;并借助层次丰富的教学方法,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融入到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环节,达到润物无声的理想育人效果。

    2024年07期 v.23;No.249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城市记忆里的老工业建筑群 重庆“豫丰里·新生村”

    洛嘎;

    <正>重庆是一座迷人的城市:房屋依山而建,吊脚楼临水而居;这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城市:不仅有高楼大厦地铁高架,还有大量老工业建筑遗产,为重庆留下了最真实的工业老建筑记忆……重庆市沙坪坝区土湾街道新生村社区,有一块饱经风雨的石碑“豫丰里”,与周围默默伫立的2 0余栋独具风情的抗战建筑,共同见证着数载重庆纺织业发展的历史。豫丰纱厂于1919年在郑州创建,曾被誉为内地推广实业的典范。1938年2月,日机轰炸河南郑州,豫丰纱厂迁入重庆。1939年至1941年间,豫丰纱厂遭遇日机13次轰炸仍坚持生产,为前方提供物资保障,对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4年07期 v.23;No.24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重庆设计集团助推以镇域为新支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探索突破“强镇带村”项目新模式

    <正>由乡村振兴中心组成专家团队,搭建以设计赋能的咨询协同平台,集成研究成果,围绕镇域产业技术、政策经济、生态宜居发展远景,提供“策划+建设+运营”的全要素、全周期咨询服务,成功完成了重庆市高新区巴福镇及钟鹤村村域全过程咨询项目。该项目通过“三联动”产业导入,大力驱动镇域新发展。

    2024年07期 v.23;No.249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