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洪未;朱玲玲;刘欣悦;罗依然;
重庆作为战时工业转移的重要阵地,拥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随着城市存量更新工作的不断开展,工业遗产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应当得到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及延续性的空间表征。该文采用文化景观理论视角及其分析方法,以重庆四类后工业景观更新实践为例,解析了后工业景观更新的文化动因与景观表征;结合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原则,总结了重庆后工业景观更新实践的经验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可为未来后工业景观更新实践提供参考。
2022年05期 v.21;No.223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1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何博;
保护红色景观场所精神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基的重要政治工程。红军精神诞生地红色景观具有历史特殊性,其见证了红军精神的诞生,承载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空间,彰显了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蕴含了丰富的场所精神。该文以红军精神诞生地四川省通江县毛浴镇为例,研究红色景观及其场所精神保护,提出三点保护策略:彰显景观的革命性,融合时代性传承场所红军精神;强化记忆关联,激发场所活力,提高场所原住民认同感;尊重原有建筑形态,守护场所原真空间形制,构建全流程保护模式。
2022年05期 v.21;No.223 10-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1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曾琳;朱捷;
随着城市建设向存量提质方向发展,大量后工业景观园区得到保护和发展。该文以重庆中心城区后工业景观园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然后在顺应山水城市格局、凸显山水特色的基础上,从城市功能、公共空间、交通组织、场所精神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对景观园区提出后工业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可为更系统地发展重庆后工业景观,以及为同类型景观空间的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2022年05期 v.21;No.223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亚;
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失落空间”,分布在城市的角落,成为城市肌理中的“伤疤”,尤其是道路交通建设和土地开发形成的城市“边角地”,既不美观,也不适合单独开发利用,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一定浪费,进而影响了城市空间活力。该文首先阐释了“失落空间”的内涵与再生方式,并重点分析了小尺度“边角地”建设为社区公园的可能性;然后分析了社区公园的现存问题;最后通过分析实际案例——重庆市江北区1号社区体育公园的建设运营策略,证明“边角地”完全可以“变废为宝”,以打造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的创新方式使其回归市民生活。
2022年05期 v.21;No.223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18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乔森;张云;
该文以昆明市昙华寺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SD法(语义分析法)从使用者感知角度对公园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并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城市公园景观质量的关键因子。研究发现,昙华寺公园的整体景观质量较好,其中景观可达性、保洁质量、管护状况和植物层次感评价较好,景观趣味性和视野宽广度稍有欠缺。结合昙华寺公园现状提出管理建议:(1)维持高质量的管护水平;(2)选择适宜场地布置景观趣味性设施;(3)保护和利用特有的历史文化特色。昙华寺公园景观质量评价可为昆明市城市公园景观提升建设提供可参考的依据,相关经验也可为其他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的良性发展提供思路。
2022年05期 v.21;No.223 20-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9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展光;蔡萍;邵建华;李红明;汪洋;
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成果导向”理念出发,对《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进行改革,以成果为导向,以实际项目为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学习成果的多样化考核,提升《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质量。
2022年05期 v.21;No.223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曾磬;韩晓娟;彭芳;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旨在兼蓄与超越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建筑设计课程思政的价值本源,协同德育目标与专业目标,将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传承文化与现代创新、营建智慧与人居环境相融合,创新“课程思政、艺术精神与工程意识”协同教学框架,梳理“两专题五阶段”课程内容,优化“三课堂一网络”教学模式,探索“纵向挖掘、横向比较、多向选择”的教学创新特色,培养学生的理性逻辑和感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设计创作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新形势下,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将更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筑设计师。
2022年05期 v.21;No.223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1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晓涛;
地铁隧道施工穿越既有铁路构筑物施工环境复杂、危险性较大,施工中需采取特定措施保证工程安全。该文以实际工程为依托,为确保洛阳地铁1号线启明南路站~塔湾站盾构区间顺利下穿既有铁路桥涵,利用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下穿隧道、既有铁路桥涵、地面道路等在下穿范围内的影响规律,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地铁隧道安全顺利施工,相关经验可为类似穿越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2022年05期 v.21;No.223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万斌;王国军;徐昆杰;
岩溶治理是岩溶地区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位于四川省境内的叙(叙永)大(大村)铁路中坝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隧道进口D9K55+221处揭示一大型充填溶洞,该溶洞多次大规模涌水及泥沙块石,累计涌出泥沙块石量超3万m3,严重威胁施工安全。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探明溶洞基础上,采取泄水降压、回填、注浆、管棚支护、结构加强、隧底桩基托梁及设泄水洞排水等措施综合治理,相关经验可为岩溶地区溶洞治理提供参考。
2022年05期 v.21;No.223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振海;
淤泥、淤泥质土的处理是工程建设中的难点,尤其是事后的处理。该文首先分析淤泥、淤泥质土的特征、规律与分布;然后以某项目营销中心为案例,对其进行定量的计算分析,得出土的固结度接近100%需要约60年时间,而最终的沉降量将达到约0.8m以上;再因地制宜提出治理的三个方案,遴选出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经济上具有合理性的方案进行实施,以点带面探索在事前与事后治理淤泥、淤泥质土的多种方法。总结得出治理淤泥、淤泥质土地基有三个方面的规律,即事先治理其“三高两低”的弱性,事后溯源进行“对症下药”,以及事后治理需要兼顾项目的经营行为。研究得出的结论可用于治理类似淤泥、淤泥质土的基础。
2022年05期 v.21;No.223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凯乐;尹轮;喻可超;朱多;何小满;
近年来,随着市政地铁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人们对轨道交通施工技术的可持续、多样化绿色发展需求愈发强烈。CRTSIII板式无砟轨道具有耐久性好、稳定性高、维修简单等特点,其中,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层作为其关键性的一环,对轨道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分析地铁无砟板式轨道的结构特点和施工难点,总结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内容特点,为未来市政地铁项目中无砟板式轨道的施工应用提供经验借鉴。
2022年05期 v.21;No.223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伍任雄;史灵玉;
为了探究炭黑对紫外光老化后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利用紫外老化箱加速材料老化,通过25℃针入度试验,5℃延度试验,弯曲梁流变试验,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和劈裂试验,对炭黑沥青与基质沥青及相应沥青混合料抗紫外老化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紫外光照条件下,与基质沥青相比,炭黑沥青蠕变劲度升幅小,针入度、5℃延度与m值降幅小。添加炭黑与无炭黑两种沥青混合料在室内辐射1d(等效于林芝地区室外辐射52d)时低温指标下降最快,添加炭黑沥青混合料相较无炭黑沥青混合料应变能密度下降幅度更小,低温劈裂强度变化幅度更低,达到最大老化水平的时间更长,证明紫外光老化后炭黑沥青比基质沥青具有更好的柔性和应力松弛水平,炭黑沥青混合料具有较低的紫外光敏感度与更好的抗光老化耐久性。建议炭黑用于我国青藏高原等紫外线辐射强烈、夏凉冬寒地区的沥青路面工程中,可有效提高沥青路面在紫外光作用下的使用寿命,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提高道路使用寿命。
2022年05期 v.21;No.223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元浩;
重庆市郭家沱长江大桥南锚碇散索鞍长20m、宽27m、高20.8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控制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减缓降温速率,使温度均匀变化,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采用冷却措施与相变材料联合控温。经计算,拟控制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降低3℃,相变材料所需用量为22.00kg,体积用量为每立方混凝土体积的2.40%,中心降温速率为1.37℃/d,与未加入相变材料相比,降低11.04%。该文采用的冷却措施与相变材料联合控温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温度裂缝控制提供参考。
2022年05期 v.21;No.223 51-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宇;李潇;刘远良;江榆;
采用传统现浇工艺的构造柱施工,需经过植筋、钢筋制安、砌墙、关模、浇筑等环节,有一定的高空作业风险,施工效率低下且质量不易保证。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装配式理念的新型分段式构造柱装配施工技术,将原构造柱拆解为分段柱体并预制、运送至现场组装。实施过程证明,该技术可减小安全隐患、降低成本,且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2022年05期 v.21;No.223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永毅;杨彬;林立;李海;邹猛;
在现有工程建设中,传统小型预埋件安装施工材料零散、操作繁琐、安装速度慢、精度难以保证,且现场施工中很少有简单易操作的施工方法。该文在现有预埋件研究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开发了建筑楼板定位预埋件工装,形成了小型预埋件精准定位工装精细化施工技术,可为今后预埋件的安装施工提供参考。
2022年05期 v.21;No.223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