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清华;
上世纪三十年代,朱启钤、梁思成等建筑学家对工匠抄本进行整理,结集汇编为《营造算例》,开启了现代对民间抄本的研究整理工作。其编纂方式一直是建筑研究史关注的问题,该文通过比较,认定近年出版的《清代匠作则例》六卷中收录的做法即为中国营造学社搜集的营造旧籍文本,继而将之与《营造算例》文本进行比对,探究当年梁思成进行《营造算例》编纂工作的过程。
2023年03期 v.22;No.233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蒋晓慧;肖洪未;
文章选取重庆潼南大佛寺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其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解析其生成环境及演进历程;然后以文化景观的“时间-文化-空间”为分析框架,剖析潼南大佛寺的文化景观特征;最后从空间、文化、功能和管理等要素方面对其保护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其不足,并根据文化景观的保护要求提出优化建议,为潼南大佛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3年03期 v.22;No.233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蕊;王雅菲;李锋超;苏义;冯子淇;杨涛;
针对当前乡村建设中存在的景观同质化问题,该文以金砖沟村为研究对象,探索基于景观叙事理论的乡土文化景观体系优化策略。在对金砖沟村现状调研的基础上,从叙事结构和叙事模式两个方面强化人与文化景观的互动关系,将乡土景观与原生乡土文化内涵进行整合,发挥景观叙事理论在乡土文化诠释与建设方面的独特作用,达到延续乡土记忆的目的,为后续的乡土文化景观建设探索新的路径。
2023年03期 v.22;No.233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9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铭亦;蒙子伟;钟宇淇;宋杏怡;陈罗昕玥;胡仰娜;
导览系统是景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游客了解景区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打造旅游吸引核,形成“游客聚集”,进一步提升广东七星岩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采用实地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对七星岩景区导览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景区仍旧沿用传统的导视系统,尚未对导览系统进行智能化、数据化,因此在实地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景区传统导视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提出应用AR实景可视化技术,延伸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以此增强导视系统的功能性,丰富人机交互体验方式,为七星岩景区旅游资源的整合、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2023年03期 v.22;No.233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董莉莉;董美馨;陈明来;
城市公园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游憩是绿色开放空间的基本功能,是公众休闲生活的基本需求,但目前有关游憩者满意度的评价还未兼顾整个区域的城市公园,因而进行相关研究尤为必要。该文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找出影响游憩者满意度的显著因素,并针对基于满意度评价的城市公园品质提升策略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重庆永川区城市公园游憩者的总体满意度为基本满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发现环境卫生、健身器材、休憩设施、卫生设施、管理服务、可达性、景观装置等是影响满意度的显著因素;采用IPA分析法,根据公园现存优劣势提出重点发展、保持发展和后续发展策略。研究对于加快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促进城市公园品质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2023年03期 v.22;No.233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78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明柱;张钰宁;吕彩霞;
为解决社区交通非机动车行车不规律、交通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以某省会城市主城区重点街道C社区为例,结合数字孪生技术,综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智能化感知终端,将社区基础设施、车辆行人等静动态信息数字化,构建数字孪生社区交通体系框架,实现人车协同、流量监测、动态数据实时管控汇总,在社区工作端分析数据、演化模拟、预警决策,为社区交通安全高效管理提供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保障。
2023年03期 v.22;No.233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69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津;王文斌;于楚凡;符子扬;
为了探究光伏建筑最佳利用方位和角度,首先将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和BAPV(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进行了定义区分,明确需要进行建模的类别。然后,基于上海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通过使用OpenStudio进行光伏建筑建模,通过设置屋顶光伏板不同方位和倾角得出最佳利用效能,并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上海地区的地理位置,光伏屋顶的最佳朝向是南,倾角在25°左右可以使光伏利用效能达到最大,由此可以得出不同地理位置的最佳光伏利用倾角及方位,可为实际工程应用中节约时间、提高利用效率提供参考。
2023年03期 v.22;No.233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华廷;孙杰;毛伟;陈龙;
以重庆某已建城区综合管廊为例,分析了已建城区综合管廊设计难点,从通风设计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策略;系统总结了综合管廊现有通风井形式及其优缺点,发现现有通风井形式难以满足已建城区的限制条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隐藏式通风井,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案例项目,对该项目通风设计的其他要点进行了说明。整体设计思路对其他已建城区综合管廊通风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3年03期 v.22;No.233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彭海鑫;王华松;郭远臣;
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以实现混凝土微裂缝的自愈合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适宜的载体对自愈合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该文选用剑麻纤维作为载体,制备一种带有微生物生物膜的剑麻纤维混凝土裂缝自愈合混凝土,在研究负载微生物后芽孢在高碱性环境中活性以及优化剑麻纤维掺量的基础上,评价其自愈合能力与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负载在剑麻纤维中的芽孢,经高碱溶液长时间处理后,脲酶活性仍达到95.9%;剑麻纤维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0.7%时为最优掺量;采用剑麻纤维作为微生物负载材料的混凝土修复效果和力学性能均优于对照组,其中,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较普通混凝土分别提高15.3%、25.1%,抗渗修复率达到94.7%,初始裂缝宽度0.9 mm以内的裂缝,其愈合率达到100%,最大修复宽度为1.12 mm。
2023年03期 v.22;No.233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浩;都增延;丁华柱;高伟星;沈乾洲;舒杨波;
通过矿物掺合料改善水泥浆体与骨料粘结性能,在满足透水系数的条件下,透水混凝土获得良好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中偏高岭土改善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效果最佳,化学外加剂中添加可分散胶粉提高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显著;试验最优配合比为硅灰掺量9%(占胶凝材料质量比,后同)、矿渣粉15%、偏高岭土15%,可分散胶粉掺量为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0.15%,纳米二氧化硅为0.15%。矿物掺合料在提高抗压强度的同时,对孔隙率和透水系数有所影响,化学外加剂在提高抗压强度的同时不影响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和透水系数。
2023年03期 v.22;No.233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7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邓斐;陈浩;刘才鹏;
为研究气泡分布对全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的影响,从全机制砂混凝土的气泡泡径和气泡间距系数两方面探究气泡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平均泡径控制在140~160μm,气泡间距系数控制在300~500μm,可使全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达到综合最优,既可保证混凝土强度,又可改善混凝土耐久性能。
2023年03期 v.22;No.233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谭潜;胡艳飞;罗小峰;牟阳;詹华;孙小华;魏伏佳;
微振动的控制对保证精密工程结构中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调查拟建芯片厂房工程结构建设用地的微振动特性,对工程的选址与结构设计提供建设性意见,利用精密微振动测试设备及分析系统对拟建场地的微振动进行检测,从时域上分析了振动的衰减特性与峰值水平,从频域上基于1/3倍频程分析方法对振动的平均水平及最大能量时段对应的振动幅值进行分析评价。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拟建地块多数测点的素地微振动平均水平未达到VC-G,少数测点振动处于VC-G~VC-F之间;最大能量时段对应的振动幅值多数测点未达到VC-D,少数测点振动处于VC-D~VC-C之间;满足整体VC-C、局部VC-D的微振动控制要求;车行激励1~10Hz的频率区段对拟建场地的微振动影响较大,规划设计时应予以重点考虑。测试分析结果对拟建工程及其他精密工程结构的选址和防微振设计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2023年03期 v.22;No.233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崔野;
针对提出的空间锥形三撑杆双环索索穹顶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Gen建立了结构有限元模型,在考虑结构初始预应力作用的前提下,基于子空间迭代法对结构进行自振特性分析,并探讨了不同结构参数变化对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然后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采用考虑结构静力初始状态的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分析了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锥形三撑杆双环索索穹顶结构环向刚度大于竖向刚度,抗扭转性能良好;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索、杆内力以及关键节点位移变化都较小,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
2023年03期 v.22;No.233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毛伟;陈泳帆;王永超;王琪;张华廷;
基于山地城市特殊城市形态,对多层次复合铁路建设模式下的噪声特性研究尚不多见。通过对山地城市多层次复合铁路噪声进行实地调研、现场试验、数据处理、噪声特性分析,研究了山地城市多层次复合铁路列车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噪声特性,得到了不同车型列车通行、鸣笛通行、同时通行以及昼夜间背景噪声特性变化情况,可为山地城市多层次复合铁路噪声声源特性及其相关计算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2023年03期 v.22;No.233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渝;廖焱;张靖霞;柳贵涛;唐传汤;
我国许多城市的独立坐标系依据1985年颁布的《城市测量规范》要求建立,规范要求“城市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的选择应以投影长度不大于2.5cm/km为原则”。然而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地铁线路控制网要求综合变形值不大于1.5cm/km,因此,需要在原有的控制网基础上计算新的首级控制网。该文研究了高斯投影、斜轴墨卡托投影与膨胀椭球法结合建立抵偿坐标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理论计算了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1期与24号线1期的80个首级控制点的抵偿坐标,将计算的抵偿坐标的反算距离与高精度实测边长比较;通过计算结果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所用方法在投影变形中的优缺点。
2023年03期 v.22;No.233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