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

  • 媒体重头文章概览

    <正>元宇宙的低碳形态:以气候适应为核心的重庆元宇宙中心设计解析要以“气候适应与空间形态”合一的视野解析重庆元宇宙中心,通过对元宇宙中心设计过程中的空间与气候的映射关系考察,论述以气候适应为核心的元宇宙中心在设计过程中呈现的韧性结构、山地竖向、形态原型及材料构造与气候环境的映射关系;指出该建筑设计借鉴了元宇宙数字技术体系,将元宇宙概念中的“数字映射”转译为建筑设计中“形态映射”关系的过程,并将其应用于气候适应性下元宇宙中心设计的方法,进而揭示了形态映射是如何在元宇宙中心低碳设计的多维互动中引发空间形态和气候适应的建构关系。

    2023年12期 v.22;No.242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城市与建筑

  • 一个交汇空间中的工匠精神与银艺品牌言说(下篇)

    楼艺婵;李绍曦;

    物品常常通过打品牌的过程,而获得符号价值的属性。“寸发标银艺”在独特的物质言说与价值言说基础上开始谋求品牌化的发展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品牌的生产者、销售者关于品牌的言说,以及消费者对这些言说的接纳共同形成了品牌的知识,而随同品牌的知识一同形成并确立的是品牌的权力。“寸发标银艺”品牌知识与权力的相互支撑作用,使根源于新华村传统民族社会中的一门手工技艺能够通过艺术家品牌这样的文化创新行动而成为新的文化体系中的结构性存在,并因重新编码而被赋予更加积极的激发人们创造活力的意义。

    2023年12期 v.22;No.242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心型地铁站点周边地区街道可步行性研究——以成都地铁1号线天府三街站点周边地区为例

    周妍;杨春燕;

    为评价中心型地铁站点地区步行空间品质及特征对其可步行性的影响,促进构建地铁周边地区宜人的步行空间。该研究以邻里环境可步行量表模型(NEWS,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Walkability Scale)为基础构建中心型地铁站点地区街道步行空间评分表,运用空间语义差异问卷调查法(n=180)及空间环境注记法,以成都地铁1号线天府三街站点地区为对象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所有的指标中天府三街功能性指标评价最高,其次是安全性和舒适性,评价较高的因子主要有步行目的地距离、步行换乘公共交通便利性、指向和标识系统、街道视觉景观等。总体而言,评分表说明评价指标体系在科学化、精准化定量评价街道空间现状,以及探索已建成街道步行空间突出特点上具有可行性,可为政策制定者、城市规划者和研究学者提供参考。

    2023年12期 v.22;No.242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空间句法的TOD站域空间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以重庆石马河街道TOD方案设计为例

    王令;李海英;白玉星;黄普希;

    该文以重庆石马河街道TOD方案设计为例,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从街道和场地角度分析TOD站域空间的可达性、场地内部空间的可视性和场地人群分布,以此来探究场地与周边道路系统的联系程度、挖掘场地空间的发展潜力。对于尺度大、功能复杂、人群流通量大的TOD综合体来说,实地调研不能准确描述空间结构与人群流线的复杂性,而空间句法理论相关的实践则聚焦于空间分析,能准确地从不同视角来对场地空间进行深度分析。Depth map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场地步行系统存在缺陷,道路连通性较弱,空间具有割裂感,为策略制定和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这种空间分析方法可供类似设计参考。

    2023年12期 v.22;No.242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6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地域文化视角下巴渝现代建筑设计研究——以长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为例

    吴彦;罗德成;王丽双;

    地域文化作为区域人文精神的内核,体现出独特气质。现代城市高速发展,使得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急速成长,地域文化的表达在城市中被忽视而逐渐模糊。该文将研究范围锁定在巴渝传统村落,通过空间形态、建筑形制、乡土材料、生态环境四大维度研究巴渝传统村落文化价值,并从中进行归纳、总结、凝练形成基本要素,辅以当下的策略、技术、构造、表现进行设计实践,试图探索在巴渝现代建筑设计中恢复对地域文化的价值认同。

    2023年12期 v.22;No.242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重庆传统山地建筑空间形态在住宅小区设计中的运用——以上东汇73-1地块项目为例

    谭希;

    重庆传统山地建筑遵循自然地貌,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该文以街道、院坝、建筑细部等为切入点,分析重庆传统山地建筑空间形态的趣味特点。然后结合设计项目,探讨传统山地建筑空间形态在住宅小区设计中的传承和运用,详细论述了项目设计通过对地形地势的巧妙利用,形成富有传统特色和生活趣味的街道和院坝空间,以及错落有致的接地空间形态等,提出在住宅小区设计中,需要从具体的地形特征、地方气候特点、传统地域文化出发来考虑问题,以有效传承传统地域建筑特色,。

    2023年12期 v.22;No.242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城市高质量发展与房价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基于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分析

    王元栋;

    根据35个大中城市2005—2020年的数据,建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对高质量发展水平值进行测度,然后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城市房价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对如何让城市房价适应现阶段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两者协调发展对策。研究发现:1)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城市房价有显著相关性,且排名基本相符;2)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3)高质量发展水平与房价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五个梯度。

    2023年12期 v.22;No.242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8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现代化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建设EPC模式应用探讨

    池江伟;

    与一般的民用工程项目对比,现代化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新建项目建设复杂、流程繁杂、专业性强,并需要各专业深度紧密配合,实施难度大。该文尝试分析目前在现代化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建设中应用EPC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对我国现阶段医院建筑EPC总承包模式优化提出建议。

    2023年12期 v.22;No.242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污水压力管道路线方案比选

    陈毅;

    该文通过莆田市中心城区城北污水泵站压力输送管工程管线路线比选为实例,选取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工程影响等定性与定量指标建立路线比选综合评价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经MATLAB软件判定各类指标的重要性,计算得出两种路线方案的综合得分值,最后选取综合分值较大者作为项目路线方案,有效避免评价过度主观化,实现评价数据直观化,可供参考。

    2023年12期 v.22;No.242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1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城市智能化自控排水系统研究

    祝鑫宇;赵海鑫;丁宁;罗杨;简榕;

    城市排水问题严重制约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是当前城镇化进程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提出一种城市智能化自控排水系统,通过将自主设计的一个实时水位监测及加速排水装置,和排水工作站点信息管理平台、用户应用端APP三者结合而成,实现实时水情监测、排水设施工作状态控制、城市的智能化排水优化调度以及水文数据的管理与共享,不仅能优化处理城市排水问题,还能提升城市应急响应能力,增强城市居民的安全感。

    2023年12期 v.22;No.242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材料与技术

  • 隧道衬砌裂缝深度测量方法和设备研究

    袁梦雅;曾剑锋;杨明;庞剑;赵干顺;

    衬砌裂缝是隧道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其治理方法,而且要将裂缝检测作为治理的关键环节。该文通过文献调研,总结了隧道裂缝的成因、现有裂缝检测技术及其不足之处,并运用水在衬砌裂缝中的渗流作用,提出了一种衬砌裂缝深度测量方法,给出了具体的裂缝深度测量设备,方便实用、安全可靠、成本低廉,为隧道裂缝深度的测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2023年12期 v.22;No.242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某黄土深基坑变形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李旺;张子辰;严长江;

    为研究某桩锚支护结构黄土深基坑开挖变形规律,考虑深基坑支护结构、初始地应力及土层物理力学参数等因素,采用MIDAS/GTS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计算,对不同开挖工况下的支护桩桩体水平位移、基坑周边土体沉降、锚索轴力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各项变形值及锚索轴力值随着开挖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其值均在合理范围内,证明此设计可行。但基坑整体变形偏小,设计相对保守,有一定优化空间。通过数值模拟,可以预测基坑开挖变形的情况,为基坑安全施工提供一定保障。

    2023年12期 v.22;No.242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门架式抗滑桩与双排抗滑桩的数值分析对比

    邱志华;

    为合理确定在滑坡推力下排桩的受力性状,基于大型室内模型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门架抗滑桩和双排抗滑桩滑坡治理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两者的受力变形特性,对独立双排抗滑桩与门架式抗滑桩支护结构的桩身土压力、位移及内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后者的位移、内力明显小于前者,门架桩的最大水平位移约为独立双排桩最大水平位移的1/2,门架桩前后排桩的最大正弯矩约为独立双排桩前后排桩最大正弯矩的2/3,说明门架抗滑桩抗滑能力明显优于独立双排抗滑桩,受力更为合理。在工程设计中应优先选择门架桩进行滑坡治理,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2023年12期 v.22;No.242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结构加固工程弊病分析与思考

    朱贤华;李文杰;廖新雪;

    该文分析了结构加固工程存在设计人员经验不足、无资质施工、计价不合理、加固材料良莠不齐等弊病,提出加强人员培训、重视检测报告、严禁无资质施工、完善计价依据、加强材料检测等建议,可为进一步规范化结构加固施工提供参考。

    2023年12期 v.22;No.242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西昌市某既有建筑上部结构加建改造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周礼婷;邱锋;龙贤明;沈琪雯;

    西昌市某“L”型二层框架结构,加建改造第三层为大跨度集控中心,通过底部两层改造为框剪或增加屈曲约束支撑BRB,新增第三层则采用钢柱、混凝土柱、钢梁、混凝土屋面、轻钢屋面等方式组合四种结构方案,对其计算指标、造价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并选出最优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3年12期 v.22;No.242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建筑教育

  • 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改革——以建筑学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为例

    刘旭红;邹世杰;罗婷;

    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是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途径。探讨建筑学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建设目标,按照“1门户2平台3层级8模块”的资源库建设路径,构建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相融合的建筑学课程思政资源库,提供专业课程思政数字资源平台,助力“大思政”育人平台建设,提升思政教学质量、铸魂育人的实效,同时对建筑学一流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从而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数字教学能力。

    2023年12期 v.22;No.242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28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问卷调研的“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探讨

    刘波;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指导思想,“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提升学生的建筑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能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能快速与社会接轨,适应专业发展需求。该文对湖北省3所地方应用型高校进行问卷调研,了解当前“中国建筑史”课程的教学现状,从而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进方法。调查发现,教师需要学习和更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变革教学模式、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学校拥有过硬的理论基础、能应用先进的方法以及具有与过去相比更扎实的设计功底,培养出既能吸收承继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又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023年12期 v.22;No.242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设计”课程改革探索

    唐怡誉;刘春杨;

    以广东理工学院建设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设计”这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结合本土风景园林遗产实例——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分析了课程思政理念的内涵和意义,提出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原则,设计了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方式,评价了课程改革的效果和意义,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课程改革的建议,旨在为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2023年12期 v.22;No.242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PBL模式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刘春杨;

    该文主要研究基于PBL模式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在肇庆七星岩荷香茶室项目中的实施和评价。该课程改革通过情节和情景扮演的方式,以问题为导向,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和创新创造能力。研究发现,学生在课程中经历了角色转变,在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自我反思和评估环节强化了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BL模式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并增强学生对实际设计需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23年12期 v.22;No.242 67-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关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研究——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

    赵馨;

    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中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开展思政入课的教学探索与研究,结合专业特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在分析和挖掘思政元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确定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列举出课程思政实践过程所采用的典型案例,实现课程章节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融合培养,使人的教育与人才的培养最终在专业课教学中得以实现。

    2023年12期 v.22;No.242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65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再现重庆百年开埠史的建筑群 重庆开埠遗址公园建筑

    洛嘎;

    <正>重庆开埠遗址公园,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马鞍山片区,是重庆2020年重大建设项目,包括博物馆、公园、休闲街三大板块。以立德乐洋行旧址群为基础,保护性修缮历史文物建筑,顺应山地地形复绿建筑废墟,形成以历史文物建筑为中心、山林掩映的建筑群,再现了重庆百年开埠历史。约130年前,重庆市南滨路沿线曾是外国商号聚集区。其中,该区域的立德乐洋行旧址群原为英国商人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乐于1896年开办工厂时的别墅、仓库及附属用房,是重庆开埠历史的代表性遗存。

    2023年12期 v.22;No.24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市建科院检测中心获一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正>近日,由市建科院检测中心牵头研发的“一种建筑节能检测方法及系统”(专利号:ZL202310350210.2),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建筑节能检测目前主要是通过红外图像手段检测建筑表面的保温功能是否达标,但在不同环境、不同建筑构件下,利用红外图像产生的色度绝对值和差异很难确定出异常点。本发明利用待检测建筑的外表面材质和外表面图像的

    2023年12期 v.22;No.242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什么是历史建筑?重庆的历史建筑有什么特点?

    <正>历史建筑,是指经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认定标准:建成三十年以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报历史建筑:(一)能够反映重庆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具有特定时代特征和山水环境地域特色;(二)与重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历史事件或者著名人物相关;(三)代表性、标志性建(构)筑物或者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

    2023年12期 v.22;No.242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巴山蜀水·美丽乡村”民居设计建设研讨会在重庆市巫山县举行大咖云集共话设计赋能乡村未来

    <正>11月28日,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重庆市巫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巴山蜀水·美丽乡村”民居设计建设研讨会在重庆市巫山县举行。本次研讨会以“设计赋能乡村,让民居更多元”为主题,邀请了上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设计师、专家学者以及行业部门齐聚巫山,共同探讨和分享乡村民居设计建设的最新理念和实践成果。

    2023年12期 v.22;No.242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南川区人民坝至仙女洞公路黄泥洞大桥成功合龙

    <正>11月19日,由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建科院”)承担监理的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坝至仙女洞公路工程黄泥洞大桥成功合龙。南川区人民坝至仙女洞公路工程位于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北坡5A级风景区,路线总长约13.36 km,设计速度30km/h,路基宽7.5 m,全线设置桥梁6座、隧道2座。黄泥洞大桥是南川区人仙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金佛山旅游景区的交通瓶颈和提档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黄泥洞大桥的成功合龙代表着该项目阶段性工作的顺利完成。在施工过程中,

    2023年12期 v.22;No.242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重庆唯一|善果巷35号入选全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典型案例

    <正>近日,中国地震局公布全国入选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典型案例名单,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加固设计的重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项目优秀历史建筑物(善果巷35号)为重庆市唯一入选案例。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的通知》(国震办函[2020]22号)等文件精神,为总结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实施以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典型案例示范作用,鼓励各地学习借鉴,进一步提升加固工程工作水平,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组织开展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典型案例评选工作。

    2023年12期 v.22;No.242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重庆建筑》2023年总目录

    <正>~~

    2023年12期 v.22;No.242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重庆北岸的水上门户 江北下横街

    歐陽樺;

    <正>江北城是重庆北岸水上门户,是重庆古建筑和近代建筑比较集中的地方。1927年江北城修建了全市第一座区属公园——江北公园。江岸两侧码头众多,城市因商运而发展。街道按行业交易转运形成各种专业市场和专业仓库。开埠、建市以后,重庆成为西南地区第一物资集散大码头,各方船只云集此处,仅江北地区为各类船上人员服务的饭店、茶铺、客栈、店铺、仓库就达数百家,形成沿街密集分布的格局。

    2023年12期 v.22;No.242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