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

  • 媒体重头文章概览

    <正>从城市中的女性到女性友好城市——女性主义城市研究综述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演进和女权主义思想的兴起,女性在城市中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城市与女性的关系问题逐渐成为焦点话题。从工业化时代追求政治权利,到形成女性主义理论,再到关注女性差异性和多元性,女性主义思想和实践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变。在批判城市中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基础上,女性主义视角的城市研究揭示了女性在空间规划、职业平衡、权利争取和经济不平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女性友好城市的主张。

    2025年02期 v.24;No.256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阅读次数:8 ]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本期视点:创新城区与场所质量

    随着全球经济从工业模式向知识型经济快速转型,创新城区作为知识型经济活动的核心平台,受到广泛关注。本期“本刊视点”聚焦创新城区的场所质量评价,围绕区域、城市和集群三个地理层面,探索环境、功能、氛围等多维度因素对创新区的重要影响,并提出基于科学方法的评价框架。研究表明,软硬因素的平衡、集群尺度的氛围营造,如社会互动与创意文化,对创新城区的吸引力尤为关键。同时,框架的动态性和针对性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工具,旨在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与宜居性。本期整理相关研究成果,希望引发更多对创新城区规划建设的深度思考,为推动知识经济城市化转型提供启示与借鉴。

    2025年02期 v.24;No.256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标准推介:房屋结构施工质量评定与安全性鉴定

    在新型城镇化与城市更新双轮驱动的背景下,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于2025年2月1日正式实施DBJ 50/T-500—2024《房屋结构施工质量评定与安全性鉴定标准》(简称“标准”),该标准由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共同主编。该标准通过五大创新,重塑行业技术规范:1)明确16项技术要求(见正文);2)纳入施工质量评定;3)增加检测类别A-(校核性抽样检测);4)增加局部安全性鉴定技术要求;5)优化鉴定评级过程。作为西部首个融合施工质量评定与结构安全性鉴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解决了施工质量评定合格标准、既有房屋结构安全性鉴定和局部安全性鉴定等检测鉴定工作的技术难题,增加了校核性抽样检测,优化了鉴定评级过程,完善了报告编制技术要求。该标准的实施,有利于规范房屋结构的施工质量评定与安全性鉴定行为,统一技术要求,保证施工质量评定和安全性鉴定的工作质量。在本期的“标准推介”栏目中,我们详细归纳并整理了该标准的核心内容,诚邀建筑行业从业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携手为推动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2025年02期 v.24;No.256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阅读次数:9 ]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规划研究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规划师的角色转变——从“蓝图绘制者”到“操盘手”

    张磊;张怡璇;陈兆洋;

    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下,城市发展迈入存量时代,规划任务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基于上述背景,从项目整体把控维度出发,深入剖析了规划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创新性地提出规划师应向项目“操盘手”这一全新角色定位转型。规划师将全方位参与城市发展建设进程,贯穿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以及投融资等各个环节。这种角色的转变有力地保障了规划意图的落地,推动项目建设运营迈向可持续发展轨道,助力城市发展建设形成良性循环格局。故而,规划师亟须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积极拓展专业领域范畴,提升规划站位高度,秉持全局统筹理念,以全新角色全身心服务于城市发展建设事业,为城市的繁荣发展贡献关键力量。

    2025年02期 v.24;No.256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阅读次数:13 ]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皖北城镇群道路交通网络结构评价及优化研究

    郭娜娜;李文杰;叶晨;刘馨怡;梁鑫斌;

    城镇群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载体,道路交通网络反映并影响着城镇群内部的一体化协调发展质量及城镇群整体空间格局。基于城市网络分析(UNA)工具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以皖北城镇群为载体进行道路交通网络评价分析,研究表明:皖北城镇群道路交通网络结构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特性,整体结构紧密度和各路段重要性体现出高值高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行效率体现出高值均质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皖北城镇群道路网络结构的优化对策。通过以上研究,可以明确皖北城镇群道路交通网络特征、提升皖北城镇群道路交通网络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助力皖北城镇群空间格局优化,促进安徽省实现新型城镇化全面、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期 v.24;No.256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人居环境

  • 小尺度城区绿地景观健康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

    杨远琼;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构成,其健康程度既彰显着城市生态的整体水平,也关联着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状态。聚焦小尺度城区绿地景观,基于健康维度运用层次分析法搭建了评价体系,并将其应用于荣昌城区绿地景观健康状况的评估中。结果显示,该评价体系有效呈现了荣昌城区绿地景观的健康现状,为后续绿地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且展现出良好的可靠性与广泛的适用性,为城市绿地景观健康评价提供了有益的工具和方法借鉴。

    2025年02期 v.24;No.256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阅读次数:10 ]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公园吸引力评价方法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林伟伟;曾献君;

    公园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园吸引力进行精准评价,是促进公园高质量配置的有效途径。针对现有静态评价法忽略社会因素、动态评价法忽略建设环境的缺点,以进入品质提升阶段的深圳市公园为例,构建了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描述的人群出行特点与公园品质、可达性评价相联的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具备可行性,能进一步解释相关影响因素,完善了现有公园吸引力评价方法。

    2025年02期 v.24;No.256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我国高校学生宿舍书院化发展趋势与设计策略

    汤朝晖;胡柳崎宇;

    伴随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与政策动态调整,高校学生宿舍的空间范畴被持续拓宽,内涵得以不断丰富。聚焦八所高校学生宿舍,运用调研、汇总等手段深入剖析,一方面探究高校学生宿舍书院化的演进趋势,挖掘这一趋势背后的现实成因;另一方面总结与之适配的设计准则,进而提炼可供借鉴的公共空间构建策略。研究过程中,借助问卷调查精准把握学生群体对功能的诉求以及对空间的喜好倾向,所获数据能够为后续高校学生宿舍书院化设计给予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切实可行的实践参考。

    2025年02期 v.24;No.256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8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适老设计与老龄化应对

  • 抱团养老模式下的乡村养老空间优化设计研究

    陈曦;

    在养老观念不断转变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驱动下,乡村抱团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逐渐受到关注。对抱团养老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当前养老空间设计中存在的空间安全尺度不足、空间设施适用性差以及空间缺乏情感氛围等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抱团养老模式的乡村养老空间优化设计策略,以期缓解乡村养老压力,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2025年02期 v.24;No.256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多代居住宅设计研究——以广州地区为例

    杨晓川;周文强;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广州为典型代表的我国大城市,家庭结构与居住模式历经着持续的演变。近年来,多代共居这一居住模式在广州地区日益普遍,应运而生的多代居住宅,相较于普通住宅,展现出独特的设计理念与构造特征,旨在精准契合多代家庭的多元化居住诉求。基于广州地区多代居住宅的发展现状,从概念界定、分类标准、部分空间类型特征、功能或空间可变性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深入探讨设计策略的优化与套型演变,力求为多代居住宅的设计实践提供创新思路与科学方法。

    2025年02期 v.24;No.256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阅读次数:8 ]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建筑智能化

  • 装配式建筑标准构件的模具优化研究

    郭远方;陈磊;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持续推进,装配式标准构件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借助BIM技术对模具进行优化,以此提升装配式标准构件的经济性能。详细介绍了BIM技术在模具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并深入分析了优化后模具所带来的显著经济效益。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有力地证明了BIM技术在模具优化方面所具备的卓越效能。

    2025年02期 v.24;No.256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在施工现场的应用

    曹金龙;芮鼎行;张瑞基;李鹏博;曹向楠;霍天龙;高龙飞;陈健;

    建筑机器人作为智能建造标志性“新质生产力”之一,凭借良好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了传统施工方式所面临的劳动力不足、施工效率低、施工能耗大、质量不稳定、综合成本高等行业痛点。以博智林地面整平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对整平机器人在施工现场应用中的技术特点、技术优势、应用效果、应用场景、面临挑战展开深入分析。基于实训和施工现场的实践经验,得出整平机器人在混凝土地面施工中具备良好的应用成效,并针对整平机器人的创新研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2025年02期 v.24;No.256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阅读次数:7 ] |[下载次数:43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城市更新与韧性城市

  • 赤泥和磷矿渣掺合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徐鸿轩;吴方军;陆加国;黄圣焱;郑力凡;

    通过在砌筑水泥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赤泥和磷矿渣,研究赤泥和磷矿渣含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加入赤泥会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着赤泥掺量的增加,其抗压强度减小;加入磷矿渣不会明显降低掺合料混凝土强度,甚至会增强混凝土强度,当添加磷矿渣比例为10%时,掺合料混凝土压缩强度为39.3 MPa,强度增加4.8%。

    2025年02期 v.24;No.256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冷却方式对高温后玄武岩纤维煤矸石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李杰莲;查文华;姚苏琴;张文鑫;

    为探究冷却方式对玄武岩纤维煤矸石混凝土(BFCGC)高温后性能的影响,对比了高温后BFCGC试块在自然冷却和浇水冷却下的表观特征、破坏特征、质量损失、强度退化特征及退化机理。结果表明:随着作用温度升高,试块表面裂缝增多,质地变疏松,浇水冷却使试块表面裂缝数量增多;各温度下,浇水冷却试块的质量损失率均比自然冷却试块小;500℃前,冷却方式对玄武岩纤维煤矸石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影响大,自然冷却试块的抗压强度比浇水冷却试块大,500℃后,冷却方式对高温后抗压强度的影响变小,自然冷却与浇水冷却试块高温后抗压强度差值较小;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高温后试块的破坏模式可以分为压剪破坏和拉伸破坏,浇水冷却试件的拉伸破坏特征更为明显。

    2025年02期 v.24;No.256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废玻璃粉—偏高岭土基地聚合物砂浆性能研究

    何梓湘;罗李亭;李瑞涛;

    为实现固体废弃物在建筑材料中的大规模资源化利用,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fly ash, MSWIFA)、偏高岭土(metakaolin,MK)、废玻璃粉(waste glass powder, GP)为原材料,采用碱激发技术制备了地聚合物砂浆。偏高岭土与废玻璃粉质量比为2:1,以飞灰掺量、碱掺量、水胶比、养护温度为因子设计正交试验,分析了4个因素对地聚合物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了砂浆的最佳配合比。对各试验组砂浆试块的重金属浸出浓度进行测定,分析了飞灰掺量与碱掺量对砂浆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城市垃圾焚烧飞灰—废玻璃粉—偏高岭土基地聚合物砂浆强度的主要因素为飞灰掺量和碱掺量,砂浆28 d抗压强度随飞灰掺量增加而降低、碱掺量增加而增加。飞灰中的重金属得到很好的固化,经过28 d养护,各试验组重金属浸出浓度都在国标限值范围内。飞灰掺量越少、碱掺量越多,砂浆孔隙越少,结构越致密。经研究,砂浆最佳配合比为:飞灰掺量50%、碱掺量35%、水胶比0.45,养护温度20℃。

    2025年02期 v.24;No.256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SSA-LSTM的高层建筑风压时程预测研究

    郑洁豪;汤建平;陈伏彬;

    针对高层建筑目前精细化抗风设计不足的问题,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开展了标准高层建筑(CAARC)刚性模型试验,获得了表面测点的脉动风压时程数据。通过寻优能力强、收敛速度快的麻雀搜索算法(SSA),对LSTM网络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学习率和训练次数等超参数进行优化,进而提出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优化长短期记忆网络的高层建筑脉动风压时程预测模型,实现了对不同立面测点的高效预测。研究表明,运用SSA-LSTM模型预测高层建筑表面脉动风压时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能够为实际工程中未知风压区域的风荷载分析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24;No.256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受浸泡砌体材料抗压强度的不确定性分析

    杜雨昂;

    该文基于无信息先验贝叶斯模型更新不同浸泡时间下砌体材料的抗压强度。依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砌体材料的强度概率分布,选择正态分布为似然函数,依此推导出服从正态分布的砌体材料抗压强度的Reference无信息先验,联合先验分布和似然函数,推导出μ和σ2的边缘后验密度,然后以此求出后验均值和方差的可信区间,并与经典统计学中的置信度区间进行对比。经过Reference无信息先验的贝叶斯模型更新之后,相比较于置信度区间,砖试件的均值可信度区间缩短了13.35%,方差的可信度区间缩短了36.57%;砂浆试件的均值可信度区间缩短了23.75%,方差的可信度区间缩短了57.34%。在小样本、高离散且无历史数据的情况下,基于无信息先验的贝叶斯模型可以缩短砌体材料在不同含水率下抗压强度的可信度区间长度,提高数据精度,有效降低了统计推断的不确定性,具有工程实用参考价值。

    2025年02期 v.24;No.256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阅读次数:8 ]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规范砌体抗剪公式对比及试算分析

    万鹏;杨春侠;

    通过对我国GBJ 3—88《砌体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砌体设计规范》和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砌体抗剪承载力公式的演变和参数的取值进行简要回顾,采用不同开间下6层砌体试算模型,分析了不同规范中正应力影响系数的差异。基于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各个规范的承载力在各开间下承受不同压应力时正应力影响系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抗剪承载力的差异,还探讨了砌体规范抗剪承载力条文的修订采用何种方法更为合理。

    2025年02期 v.24;No.256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阅读次数:7 ]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带实心区域预制混凝土夹心外挂板有限元设计方法研究

    张彬;万巨波;石柳;欧长红;梁建国;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带实心区域预制混凝土夹心外挂板有限元模型,分析均布面荷载和内外叶温差作用下带实心区域预制混凝土夹心外挂板内力分布规律,利用内力分布规律确定了各部件的承载力计算控制点。以长沙地区为例,确定外挂板主要受风吸力和夏季室内空调工况温度作用,内外叶可按压(拉)弯构件计算,混凝土实心区域可按压(拉)剪构件计算,针式连接件可按拉拔构件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带实心区域预制混凝土夹心外挂板可应用于夏热冬冷地区。

    2025年02期 v.24;No.256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三塔斜拉桥悬臂施工阶段分离式钢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

    李丰成;刘建;

    为研究三塔斜拉桥悬臂施工状态下超宽幅分离式钢箱梁引起的纵桥向正应力沿横向截面分布规律,依托某三塔斜拉桥工程实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分离式钢箱梁空间有限元模型,考虑了悬臂状态下不同梁段长度、最大悬臂以及合龙阶段的典型荷载工况,采用有限元法研究分离式钢箱梁斜拉索锚固截面、横梁联结截面和无横梁联结截面的剪力滞效应。通过与实测值的比较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并计算分析得出在不同荷载工况下剪力滞效应在分离式钢箱梁顶板和底板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在悬臂施工阶段不同梁段长度、顶板和底板的剪力滞系数沿横向分布规律有一定的差异,随着各阶段荷载条件和位移边界条件的变化,剪力滞效应呈减弱的趋势;斜拉索锚固截面的剪力滞效应比其他两类截面更为突出;与合龙阶段相比,悬臂施工阶段的剪力滞效应更应引起重视。

    2025年02期 v.24;No.256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拉索断裂对组合梁斜拉桥静力性能的影响研究

    肖竞杨;

    为研究拉索断裂对大跨径组合梁斜拉桥力学性能的影响,以赤壁长江公路大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该桥杆系结构模型。研究了6种不同断索条件对索力、主梁挠度、主梁上下缘应力及塔顶偏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拉索断裂对局部产生较大影响,变化峰值出现在拉索断裂位置附近,并向周围递减;边跨中索和主跨长索断裂产生的影响最大;主跨拉索断裂产生的影响大于边跨拉索;拉索断裂对断裂跨的影响比非断裂跨大,对断索面的影响比非断索面大;断索对主梁上下缘峰值应力所处的位置影响甚微,仅仅在锚固区附近,才会对主梁应力产生较大影响。

    2025年02期 v.24;No.256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华南地区跨海钢箱梁桥日照温度梯度分析

    温佳海;刘建;

    目前,JTG D6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对于无铺装钢箱梁和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作为铺装层的钢箱梁未明确具体竖向温度梯度模式,因此无法计算出上述两种工况下钢箱梁的温度作用。对上述两种工况的温度梯度模式进行研究,作为后续规范编制和同类工程桥梁温度作用计算的参考依据。以华南地区某跨海通道60 m非通航连续钢箱梁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以现场温度实测和有限元仿真分析作为研究手段,对比了钢箱梁各测点的实测温度数据与有限元仿真结果,发现两者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和数值大小都非常接近,表明现场实测和有限元仿真分析都是研究钢箱梁温度场问题的有效方法;其次,以实测温度数据为基础,对钢箱梁上述两种工况的日照温度梯度用指数函数的形式进行拟合,拟合后两种工况的最大正温差分别为25.2℃和10.8℃;最后,参考英国BS5400桥梁规范将拟合后的曲线形温度梯度简化成四段折线形形式,以适用于Midas Civil的应用。

    2025年02期 v.24;No.256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建筑工程安全性鉴定报告质量控制若干问题探讨

    刘洋;刘兴远;李军;

    建筑工程安全性鉴定报告的编写与成果的出具关系到社会稳定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多年来编制、审查和批准的既有建筑工程安全性鉴定报告的经验,总结了相应的经验教训。在充分搜集建筑工程建设资料的基础上,检验批划分、抽样数量、检测项目、参数确定和取值及计算模型均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定,如此才能获得科学、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建筑工程安全性鉴定报告,其工程经验总结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借鉴。

    2025年02期 v.24;No.256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人防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应用及质量控制研究

    江新均;彭雪梅;

    人防工程建设涉及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装工程、防水、装饰装修施工等诸多问题。尽管人防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在分项组成上与普通框架剪力墙结构一致,然而其施工难度更高,复杂程度也更大。鉴于此,需针对人防工程施工期间出现的各类质量问题,精准提出技术处理措施,切实规避结构质量通病。同时,全面梳理相关预防对策,从而为提升人防工程建设水平筑牢根基。

    2025年02期 v.24;No.256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阅读次数:8 ]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建筑教育

  • 建筑学科方法与教育教学优化的思考

    孙振亚;

    学科作为现代性的结晶以及知识分化的产物,界定了学术生产的理念、方法、目标与流程。建筑学科极具综合性与实践性,其复杂程度颇高,已积累了充裕的经验知识与物质实践成果。不过,至今尚未构建起现代化的学科体系,还存在学科方法陈旧、教育教学秩序紊乱等问题。因此,通过学科科学化、教育教学改进,尝试整体、系统地重构建筑学科,形成开放一体的概念体系、共识体系、话语体系,进一步促进学科走向现代化。

    2025年02期 v.24;No.256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创新理论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创新路径探索

    何晓航;陈燕霞;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土木工程材料学科是土木工程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土木工程材料学科创新,传统教育模式已难以取得显著成效。基于广谱哲学创新理论,分析了土木工程材料学科创新教育面临的诸多困境,进而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诸如凭借浓厚学习氛围感染人,以及打造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等举措,给出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创新教育的应对策略,为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创新教学开辟新思路。

    2025年02期 v.24;No.256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从时光深处走来的老院子……重庆市南泉彭氏民居

    陈德璋;

    <正>“彭氏民居”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温泉,俗称“彭氏庄院”或“彭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迄今203年历史。彭氏民居由上中下三厅和二层楼房组成,占地面积达5 32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 860平方米。青石铺地,小青瓦屋面,以及科学的排水系统,都显示出精巧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技艺。院内有百年桂花树(金桂、银桂)3株,国家二级保护古树黄桷树2株。现在庭院楼厅廊廓和雕梁画栋,都保存十分完好。

    2025年02期 v.24;No.25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乡村文化自信的核心是地域生态文明

    孙苏;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也指出,“区域发展协同联动、积厚成势,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互融合、同频共振。”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乡村振兴既是促进共同富裕、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分化的重要抓手,也是恢复乡村生机生气,进一步筑牢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基的关键战略。

    2025年02期 v.24;No.25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茶马古道第一镇——四川雅安飞仙关镇

    洛嘎;

    <正>飞仙关镇,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最南部,是芦山县、天全县与雅安市的交汇地,国道318线和省道210线贯穿全境。自古以来,飞仙关镇商贾云集,享有“川藏线第一咽喉”“茶马古道第一镇”等声誉。据史书记载,3 000多年前,此地就是古蜀国联通外界的咽喉要地。雄关险峻,江水湍急,可茶马互市为主商贸活动一直兴盛。青衣江岸有二郎庙,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遗存,一直是进出藏区的藏汉群众出行祈福的重要场所,素有“进藏第一香”的美誉。沿着崎岖山路来到山顶,

    2025年02期 v.24;No.256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